浏览数量: 200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25-04-07 来源: 本站
近年来,黑鱼片产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食品加工领域的焦点,其迅猛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行业隐忧,引发广泛关注。
在2025年良之隆食材展上,黑鱼片展区人气爆棚,参展企业订单激增,再次印证了该品类持续升温的市场热度。
01 规模激增,竞争格局分化
过去五年间,国内成品黑鱼片加工量与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,创造了食品行业的增长奇迹。
数据显示,2018年国内黑鱼片年加工量仅为25万吨,至2022年已飙升至65万吨,年均增速达26%。与此同时,加工企业数量从百余家猛增至2024年的400余家,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。
众多企业争相入局,形成多元竞争格局:既有恒兴、百香顺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,也有安井等速冻食品跨界品牌,以及聚焦预制菜的专营企业。其中,江苏百香顺凭借地域优势和独特工艺,在华东市场占据25%的份额,重点城市市占率超30%;恒兴集团则以供应链优势覆盖国内外市场,产品远销30余国;新兴品牌何氏蹦蹦鱼通过差异化产品创新,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快速崛起。
02 利润缩水,行业乱象丛生
市场扩容速度难抵企业涌入规模,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、价格战频发。消费者难以区分品牌差异,行业陷入“内卷”困局。
原材料成本高企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。以湖北、湖南等主产区为例,黑鱼养殖受环境与气候影响减产,收购价一年内从15元/斤涨至22元/斤,涨幅近47%。叠加人力、能源及环保成本攀升,企业生产成本平均增加15%。部分中小企业为降本牺牲品质,食品安全问题频发,仅2022年就有多起质量事件遭监管部门通报,行业信誉受损。
此外,标准缺失加剧市场混乱。从加工工艺到包装标识均缺乏统一规范,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行业利润率从15%骤降至6.5%,部分企业甚至不足3%,生存压力空前。
03 破局之道:专业化与品牌化
面对挑战,产业需向精细化分工转型:上游企业可深耕养殖技术,保障原料品质;中游企业需加大工艺创新,开发多样化产品;下游则需强化品牌建设,抢占消费者心智。
随着家庭消费需求激增,未来三年该市场预计以20%-30%的年增速扩容。部分企业已推出小包装、易加工产品,适配家庭场景,市场反响积极。
结语:
黑鱼片产业正经历从粗放扩张到精耕细作的转折点。唯有通过技术创新、品牌塑造与生态协作,企业方能突破重围,推动行业走向可持续增长。
组委会: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软件园A区22栋
电话:0591-88018843
邮箱:expo4@hyfairs.com
官网: www.chinafife.com
微博: 福州渔博会FIFE
微信:福州渔博会FIFE
工作人员入口